
校园雕塑征集令,校园雕塑征集令怎么写
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校园雕塑征集令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校园雕塑征集令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学校雕塑的含义?
校园雕塑
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,积淀着历史、传统、文化和社会的价值,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。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,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,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、态度、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表现形式
校园雕塑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,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,一般具有纪念性、象征性、激励性、装饰性等特点,突出思想审美、重视德育潜化,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***永恒的追求。
丰富学校
校园雕塑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,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,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。所以校园雕塑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。
首先,校园雕塑的选择要符合校园的文化氛围。在校园里我们常见的雕塑就是一些学者,比如马克思、恩格斯等,还有一些精神榜样,如雷锋、焦裕禄等,这些雕塑的选择就符合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。
隐性教育功能
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功效体现在多方面,首先体现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,这其中名人头像传统的***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突出。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,它具有文字属性,同样体现“文以载道”的精神。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,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,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、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,产生共鸣,同时对道德理想、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,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、勇于创新。
中国哪所大学校园有门捷列夫的雕像?
中国沈阳化工大大学校园有门捷列夫的雕像。
德米特里·伊万诺维奇·门捷列夫(1834年2月7日~1907年2月2日)俄罗斯科学家,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(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,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,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),依照原子量,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,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。
门捷列夫名著《化学原理》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,前后重版八次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。
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。
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,旨在纪念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50年前发表元素周期表这一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。
北大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?
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之源,戊戌变法之时,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,行驶了部分国子监的功能,第一是新式学校中的最高学府,第二兼备管理各地新式学校的功能。
京师大学堂的教学内容虽然向西学开放,但是仍然奉孔子为圣人,把经学科作为第一学科,将研究院叫做通儒院,目的是强调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,因此,京师大学堂既是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,也是国子监的一种现代延续。
从知识体系上来讲,京师大学堂之后,特别是***开始以后,西学在北京大学和整个社会都占据了强势的地位,儒家文化渐渐的退出主流地位。蔡元培在任国民***教育部长时曾明令禁止全国的中小学校读经,后来北大也取消了经学科,这代表了他当时作为北大的校长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。蔡元培校长也曾经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,希望美育成为新民的灵魂。
而如果在北大的校园设立孔子雕像的话,就会毁了北大“五四”的新道统,没有北大就没有五四运动,而五四运动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贡献,首先,传播了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,其次,打压了儒家的文化。如果在北大设立孔子雕像的话就是意味着否定了当时的历史共享,从而导致对于前者的间接否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校园雕塑征集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校园雕塑征集令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ustiers-corsets.com/post/67352.html发布于 03-21